清洁能源关键技术的快速进展表明新能源经济的兴起速度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快

听听这个故事:
|
但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热泵的发展势头需要在更多国家和能源系统的其他部分迅速扩展,以便到 2050 年使世界更接近净零排放
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等一些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速度表明,只要有足够的雄心和政策行动就可以实现什么目标,但能源系统的大多数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更快的变革,以便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根据IEA对全球进展的最新评估。
IEA 的年度更新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 在线资源显示过去一年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电动汽车销量在10年创下超过2022万辆的历史新高,短短五年内增长了近十倍。 可再生电力新增装机容量增至 340 吉瓦 (GW),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部署量。 因此,可再生能源目前占全球发电量的 30%。 1.6年清洁能源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022万亿美元,较15年增长近2021%,表明即使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能源转型仍抱有信心。
然而,不同地区和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速度不同。 例如,9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近2022%发生在中国、美国和欧洲。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将电动汽车和其他关键技术的进展推广到所有地区,特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在能源系统的某些部分(例如发电和乘用车),清洁能源的部署也在加快,这些部分的成本已经下降,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 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快速创新,将清洁技术推向市场,用于能源系统中排放较难解决的部分,例如重工业和长途运输。 过去几年我们在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速,以便尽快将更多针对这些领域的低排放技术推向市场。
2023年更新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IEA 网站上提供的报告跟踪了全球能源系统与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相一致的进展情况。它通过评估从行业到技术再到基础设施的 50 多个不同组成部分来实现这一目标。 国际能源署今天还发布了新近重新设计的 清洁能源技术指南,一个交互式数字数据库,允许用户可视化全球能源系统中 500 多种不同创新技术或组件的准备情况和地理分布,以及随附的清洁能源示范项目数据库。
请参阅相关文章: IEA-IFC 报告呼吁加大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投资
IEA 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 (Fatih Birol) 表示:“清洁能源经济正在迅速形成,但大多数领域还需要取得更快的进展,才能实现国际能源和气候目标。” “本次更新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 强调了一些非常有希望的发展,强调了全球采取更大行动的必要性和潜力。 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的飞速发展表明了一切的可能性。”
尽管许多部门尚未完全走上实现国际气候目标的轨道,但新的分析确定了过去一年的关键进展。 在 IEA 到 203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设想中,宣布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能力首次达到足以满足 2050 年预期需求要求的水平。这得到了通胀等主要工业战略动力的支持。美国的减排法案和欧盟的绿色交易工业计划。
太阳能光伏已升级为“步入正轨”,因为其进展现在与与净零雄心一致的里程碑相一致。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将在 1 年创下近 300 太瓦时 (TWh) 的记录,较 2022 年增长 26%,并在 2021 年实现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大的绝对发电量增长。太阳能光伏管道中的制造项目数量也出现增长在政府广泛支持的背景下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美国和印度。 如果所有宣布的项目都得以实现,未来五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超过 IEA 的“2022 年净零排放”情景中 2030 年的需求。
建筑领域取得显着进展,由“未步入正轨”升级为“需要进一步努力”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 三级评级体系。 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引入严格的建筑能源规范和性能标准,并且热泵和低排放冷却设备等高效和可再生技术在建筑中的使用正在加速。 去年,全球能源效率政策也得到加强,例如印度针对家电、车辆、工业设施和商业建筑颁布了新政策。
许多地区的政策正在推进。 例如,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尼西亚成为东南亚第一个建立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国家,纳米比亚于2022年底发布了氢战略。
自 IEA 上次更新以来,多项技术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 和 清洁能源技术指南。 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宣布将开始生产钠离子电动汽车电池,这是一种替代电池化学物质,有助于减少对急需的关键矿物的依赖。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是一种生产低排放氢气的高效技术,两个大规模示范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运行。 铝精炼和水泥制造这两个排放难以解决的行业在创新清洁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此外,2023 年初,第一批液态二氧化碳 (CO2) 从比利时运抵丹麦海岸附近的北海进行地质封存,这是碳捕集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就。
虽然在评估的能源系统的所有 50 多个组成部分中都可以观察到进展 追踪清洁能源进展,大多数国家尚未走上 2050 年净零排放的道路。世界所有地区需要对各种不同技术提供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投资,以实现更广泛、更快地向清洁能源的转变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指日可待。